
阜外医院 知名专家
姓名 | 职称 | 科室 | 所在医院 |
---|
高展 高展,男,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2019-2021年3年期间就职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病区组长。目前就职于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临床专业,心脏病外科治疗,包括各类成人心外科心脏瓣膜疾病,肥厚性心肌病,冠心病等。尤其擅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包括各类复杂型先心病的外科治疗、新生儿危重症先心病的外科治疗、先心病微创手术,包括右侧腋下微创小切口。社会职务:中国国家微创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胸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 主任医师 | 冠心病中心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康连鸣 康连鸣,女,主任医师,教授,业务专长心内科,心内综合一病房主任。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对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病、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等具有一定的诊治经验,尤其对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经验。承担多项国际多中心心衰临床药物试验研究,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编写多项专著。 | 主任医师 | 心肌病病区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马坚 马坚,男,主任医师,教授,汉族,中共党员,1961年5月出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心内科,心律失常的诊断和介入性治疗。 任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委;《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委。 1978-1983年:江西医学院医疗系,学士学位。 1985-198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3-1985年江西省九江石化总公司职工医院内科任住院医师。 1988-1995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任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 1995-1997年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任副主任医师。 1998年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批准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 1991年在新加坡伊丽莎白医院心内科进修。 长期工作于临床第一线,8年的心内科工作中经历了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担任了多个病房的医疗主管。掌握冠状动脉造影、右心导管检查技术。1995年起以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为定向专业,重点为心律失常的有创性检查和治疗。作为术者对2000余例各种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术,其中房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和成功率在国内居领先水平。 国内最先掌握血管内反推力牵引法拔除起搏电极导线技术,并对80余例约100多根电极导线进行拔除,成功率达91%,有效地治疗永久性起搏器术后顽固性感染这一临床疑难问题。获1998年阜外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199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果三等奖。获200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合作主编专业著作《射频消融疑难病例治疗方法和图谱分析》一书,并参加5部专业书籍的编写;在国家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署名60篇。5篇论文分获心脏介入论坛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会优秀论文。担任《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和《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等四个专业杂志的审稿工作。 | 主任医师 | 心律失常中心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杨跃进 杨跃进,男,冠心病诊治中心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所长,兼任心内科主任。1958年3月生,1982年12月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4年9月至1989年9月在医科院协和医大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赴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心内科进修,获Fellow证书;1997年7月至12月赴美国Stanford大学医院冠心病介入中心进修。1993年5月和1996年5月曾两次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1998年获得博导资格;200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7月起受聘于阜外医院心内科医疗副主任。杨跃进教授作为中青年心内科专家,既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擅长冠心病的诊治和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心室重构的防治和心功能的保护;心血管病急症的救治和疑难病症的诊治;心力衰竭的防治;以及超声心动图评价心功能的技术。针对心血管病领域里前沿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他曾负责主持和承担了医科院、卫生部、国家教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以及科技部“863”、“十五”攻关和公益基金分课题共10项。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整体和节段功能的方法及应用研究;率先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防治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并观察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抑制剂(TIMP)在间质胶原重构中的调节作用;率先开展了小剂量多巴酚丁胺和异舒吉单用及合用的药物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对冠心病陈旧和急性心肌梗死以及伴有左室收缩功能严重减低患者存活心肌的检测和识别研究;率先开展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微血管内皮功能及完整性的保护作用的研究。 杨跃进教授已荣获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医疗成就奖和全国优秀论文奖8项;并于1999年获得中国医学论坛报评选的美国赛克勒基金青年医师年度奖。已在国家级和国际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50余篇。现兼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心血管病委员会和老年病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青年奖的评审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循环杂志》、《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医刊》、《中华老年心脏血管病杂志》《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和《中国疑难病杂志》的编委、副总编;以及《中华医学杂志》、《中 | 主任医师 | 冠心病中心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马丽红 马丽红,女,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964年10月生,山西。1987年毕业于山西中医学院中医系;1989年考入北京市中医研究所中西医结合内科硕士研究生 | 主任医师 | 中医科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郭远林 郭远林医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代谢中心,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委员,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心血管代谢医学专委会常务委员 | 主任医师 | 心血管代谢中心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高润霖 高润霖医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冠心病中心,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首席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 | 主任医师 | 冠心病中心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华伟 华伟,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副主任,心律失常三病房主任。 个人简介:198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同年至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工作。先后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1996赴澳大利亚默尔本皇家医院心内科深造,进行临床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科训练。此后,曾在美国Mayo Clinic 心脏中心等参观学习。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侯任主任委员,兼起搏学组组长,并担任亚太心律学会(APHRS)学术委员会主席。卫生部心血管介入技术管理专家组成员,卫生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装备协会评审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医疗器械评审专家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心律学会资深会员(FHRS),欧洲心律学会(EHRS)会员等。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十五攻关课题(ICD的应用和心脏性猝死预防研究),第一次得出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资料,被评为2007年中国10大医学新闻首位。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权威心血管病杂志(JACC,影响因子11.5分)。目前承担首都科技发展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国家973课题子课题一项,并承担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多项。担任《中华心律失常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百科全书(心血管分册)》执行主编,《欧洲心脏病杂志》中文版副主编,《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老年心脏病学杂志(英文)》、《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等杂志编委。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美国JACC ,PACE等杂志,主编或参编专著1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 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熟练地掌握心内科的基本诊断与治疗技能。并以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为专业特长,在心律失常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地掌握心脏起搏器安装技术,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技术,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技术等。 特别是掌握国际上先进的经静脉植入埋藏式除颤器技术,以及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等起搏尖端技术,成为国内少数掌握此项技术的专家之一。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已为近10000例患者植 | 主任医师 | 心律失常中心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戴研 戴研医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二病区,主任医师。亚太心律学学会(APHRS)Faculty,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 主任医师 | 心律失常二病区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
崔锦钢 崔锦钢医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 主任医师 | 心内科 |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