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天坛医院 知名专家
姓名 | 职称 | 科室 | 所在医院 |
---|
李志梅 李志梅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专业方向为癫痫及脑电图学。中国抗癫痫协会精准医学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癫痫协会理事,北京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脑电图与电生理分会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癫痫专业委员会常委。 | 主任医师 | 神经内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柴滨 柴滨,女,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湖南医科大学,擅长治疗头晕、记忆功能障碍、脑血管疾病。 | 主任医师 | 神经内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季楠 季楠医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肿瘤病区,主任医师。男,北京市人。医学博士,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师考核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促会神经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解剖学会人脑库研究分会委员,北京市神经外科学科骨干。目前担任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肿瘤6病房主任。1994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后进入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业方向为颅内肿瘤的手术及综合治疗。完成颅内肿瘤手术超过3000例,目前承担脑胶质瘤的手术及综合治疗及医疗大数据方面国家及省部级课题8项。近5年来主编和参编专业书籍3部,核心期刊发表第一及通讯作者论著19篇,SCI收录17篇,主持国际注册临床研究3项。2017年度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2016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2011年度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2009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7年获教育部科研成果一项。 | 主任医师 | 肿瘤病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齐巍 齐巍,男,主任医师,擅长颅内肿瘤和椎管内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小儿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的基础及临床治疗。学习经历:1989-1994:中国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96-1999:首都医科大学获神经外科临床硕士学位1999-2002:首都医科大学获神经外科临床博士学位2002-2005: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05-2006:英国牛津大学附属Radcliff医疗中心学习脑血管病和颅底神经外科技术。 专业特长:1颅内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脑膜瘤,胶质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脑室内肿瘤,听神经瘤等)2椎管内肿瘤(脊膜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神经鞘瘤,畸胎瘤等)和小脑扁桃体下疝等;3小儿神经外科: 1)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治疗三脑室及松果体区肿瘤2) 经前纵裂入路治疗鞍区和三脑室肿瘤3) 颅内原发生殖细胞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4) 后颅窝肿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的综合治疗5) 脑积水的外科治疗6)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外科治疗7) 脊髓栓系的外科治疗4脑血管病的基础及临床治疗: 1) 脑动脉瘤发生和破裂的生物学基础2) 脑动脉瘤的微创外科治疗3) 颅内动脉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3) 脑血管畸形灌注压突破的病理学基础研究4) 脑动静脉畸形的显微外科治疗5) 高血压脑出血的规范化外科治疗2颅内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 获奖情况:1)2004年,研究项目“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及其形成和破裂的基础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2005年,研究项目“脑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及其形成和破裂出血机制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2005年,研究项目“脑血管畸形的外科治疗及其NPPB和破裂出血机制的研究”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 主任医师 | 神经外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高之宪 高之宪,男,主任医师,教授,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硕士导师。1958年生人,医学博士,硕士导师。神经外科颅内肿瘤专业,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1982年-至今),并从师于我国著名神经外科王忠诚院士,有博士后工作经历,属临床型专业人才,致力于颅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在颅内肿瘤手术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了大量的复杂手术,包括鞍区肿瘤,海绵窦区肿瘤,颅底肿瘤,各部位大脑半球胶质瘤,各部位脑膜瘤。在胶质瘤的手术治疗中对岛叶、底节区、丘脑部位肿瘤完成肿瘤影像学意义全切除,并最大程度保留神经功能。擅长对鞍区及海绵窦区肿瘤的手术治疗,对垂体大腺瘤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尽可能做到肿瘤全切除。对颅咽管瘤完成肿瘤全切除并保护下丘脑功能,手术后病人并发症轻微,手术效果满意。对于海绵窦区肿瘤,熟悉该区域正常及病理解剖,完成了该部位复杂的肿瘤手术,并有效保护海绵窦区的神经功能。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对病人手术治疗精益求精,很少引起病人手术后严重并发症,手术死亡率很低。目前工作在综合疾病病区,收治各部位颅内肿瘤。已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参编著作5部。 | 主任医师 | 神经外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张亚卓 张亚卓,男,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专长:1982年始从事神经外科专业,对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显微神经外科有扎实的功底,在微侵袭内镜神经外科方面为国内领先。对脑肿瘤、椎管内肿瘤、颅内畸形和脑积水等手术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近几年来在应用神经内镜技术治疗垂体瘤等鞍区肿瘤、脊索瘤、脑室内肿瘤、脑积水、颅内囊性病变和胆脂瘤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并总结出了一整套优于传统神经外科技术的现代微创方法,特别是对垂体瘤和脊索瘤做到了用最小的创伤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对严重的脑脊液漏的修复和颅底结构的重建有着独到之处。由于神经内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做到了用尽可能小的创伤处理颅内深在部位病灶,或协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处理显微镜难以发现的病灶死角,提高手术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大大减少医疗了费用,也提高了病人的术后舒适程度。至08年已应用神经内镜手术病人近2000余例,对脑内、脑室内囊肿囊虫的病人大部分仅用锁孔外科去除病变,免去开颅的损伤与痛苦;对颅底的部分肿瘤,如胆脂瘤,复杂的颅底广泛生长的肿瘤,在内镜的辅助下可以减少开颅范围,在尽可能减少脑组织损伤的情况下,完全切除肿瘤或尽可能多的切除病变,尤其是可以很好的切除以往常规手术难以切除的病变死角;对垂体瘤病人,经单鼻孔在尽可能不损伤鼻的正常结构,并于内镜直视下切除肿瘤,减少了传统手术非直视切除肿瘤的盲目性,创伤小,安全性强,切除病变完全,病人术后鼻腔免除填塞,无呼吸不畅之苦。一些病人术后2—4天就可以出院。对颅底脊索瘤应用内镜或内镜和显微镜联合手术,可以切除病变更加完全、更安全。由于神经内镜的应用,使以往对部分神经外科疾病的认识、诊断、治疗方式从观念上发生很大的变化。目前正带领课题组从临床研究到实际应用,全面深入的开展此项工作。同时正在全国二十几个省市积极推广此项技术。做为神经内镜领域国内的学术带头人,与国际(尤其是欧、美、日)有着广泛的学术联系,每年在国内外共同举办1-2次神经内镜的学术研讨会和培训班。技术特色:应用神经内镜技术和内镜与显微镜等现代方法结合的技术处理神经外科疾病,尤其是脊索瘤、垂体瘤及鞍区病变的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病变和脑积水的内镜手术治疗,脑脊液漏的修补,颅内胆脂瘤和其他颅底肿瘤需要内镜辅助手术。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承担21项国家和省部级科学研究课题,主要包括 | 主任医师 | 神经外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王江飞 王江飞,博士,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自1998年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参加工作以来,对各类神经外科疾病,如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等,尤其是脑胶质瘤的综合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和深入研究。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文章30余篇,参与论著编写及译著10余部。得病是患者的不幸,我努力用我的诊治将患者的不幸降到最低,这也是我的荣幸。我愿与各位罹患脑部疾病的朋友们一起努力,为减轻痛苦,根除病变,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而共同战斗! | 主任医师 | 神经外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于书卿 医生简介: 于书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际部神经外科综合医疗二病区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办公室主任、一系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专家、北京市医学会鉴定专家、全国神经外科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小组委员、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专家。 1989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同年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工作至今,专攻颅脑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研究。2007年赴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世界著名 Barrow Neurosurgical Institute(BNI)神经外科中心,深造学习神经外科颅脑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教委、科委科研项目、中央保健、北京市保健科研项目,首都医科大学重点基础-临床等科研项目。发表研究论文及SCI60余篇,参编专著6部。医学发明专利一项,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特约编委、《中国神经肿瘤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特约审稿专家。 长期开展从事颅脑肿瘤的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造诣深厚。尤其对脑膜瘤、胶质瘤、垂体腺瘤、听神经瘤和各种先天性肿瘤(胆脂瘤等)的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治疗深入研究,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技术精湛,疗效好,并发症少。 专业特长:脑膜瘤、胶质瘤、垂体腺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和表皮样囊肿(胆脂瘤)的微创神经外科显微治疗。每周二上午:专家门诊;每周三上午:特需门诊(国际部);每周四下午:特需门诊社会任职: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老年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办公室主任、系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专家、全国神经外科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小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北京市医学会鉴定专家、北京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专家、《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特约编委、《中国神经肿瘤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特约审稿专家获奖荣誉: | 主任医师 | 神经外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刘松 刘松,男,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6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上海)军医系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北京)骨科做住院医师,1992年起在法国鲁昂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从事神经损伤及修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1994年获得法国鲁昂大学医学院显微外科专业文凭,1998年获得鲁昂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其后在法国巴黎Bicetre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及巴黎十一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实验室、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2年成为法国国立健康与医学研究院(INSERM)副研究员(终身)并继续从事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2010年入选北京市“海聚工程”人才,同年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及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聘为特聘专家。在神经损伤修复领域工作20余年, 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业特长:20多年来一直从事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显微外科手术修复结合基因及药物治疗的临床工作及基础研究,目前已在国际相关领域发表论文30余篇,在周围神经损伤显微外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预变性的神经移植物行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治疗各种原因(肿瘤、手术、外伤、贝尔氏麻痹等)引起的完全性和不完全性周围性面瘫,在有效保留舌下神经功能、加速面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应用神经移植术和显微减压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和各类神经卡压综合症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在缓解手足麻木、疼痛、无力等症状方面效果显著。应用显微手术治疗各种周围神经肿瘤,有效地保留了周围神经功能。神经移植手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最大限度减少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 主任医师 | 神经外科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桂松柏 桂松柏,1973年出生,医学博士,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卫生系统215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学科骨干。为中国内镜杂志常务编委及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专家。曾经分别在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颅底肿瘤专业组、幕上肿瘤专业组、幕下肿瘤专业组、脑血管病专业组、脊柱脊髓专业组、神经内镜专业组、颅脑创伤专业组等病房工作。2012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二)。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曾经和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项目、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生局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等各类科研课题9项。其中,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首都卫生发展专项科研项目1项。为201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内镜神经外科学》专著的副主编。共发表国内神经外科专业学术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15篇,通讯作者2篇),共发表SCI收录论文4篇(第一作者)。参编201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脑室外科学》专著。 专业领域: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疾病,颅脑损伤,脑室、脑池系统疾病,脑积水,椎管内肿瘤、脊柱脊髓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擅长脑室、脑池系统囊肿、脑积水、垂体瘤的神经内镜治疗以及脊髓疾病、幕上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 主任医师 | 肿瘤病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