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济医院 知名专家
姓名 | 职称 | 科室 | 所在医院 |
---|
戴军 戴军,男,主任医师,教授,上海内镜学会委员,食管胃静脉曲张学组副组长,在读同等学历硕士学历,上海消化疾病研究所消化科内镜室工作。1989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系,1989年9月仁济医院消化科,1995年晋升主治医师,1998年3月—2001年3月参与援疆工作,在新疆阿克苏温宿县医院任院长助理兼内科主任。2000年晋升副高。在国内外核心期刊杂志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7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3篇,参加4本专著的编写。在教学上,十分重视临床医学教学工作,每年授大课6-8学时。 论文 1.1996.6《中华消化杂志》第19卷第3期“实验性酸性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 第二作者 2.1998.12《中华实用医学理论与实践》“亚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一例报道” 第一作者 3.2000 《胃肠病学》第5卷第1期“阿托莫兰治疗慢性肝病的疗效观察” 第一作者 4.2000 《肝脏》第1期“细胞色素P4502E1在肝纤维化中表达的研究” 第一作者 5.2001 《胃肠病学》第6卷第3期“胃癌恶性溃疡生活周期2例报导” 第一作者 6.2004 《胃肠病学》第9卷第3期“慢性胃炎内镜与病理诊断误差的探讨” 第一作者 7.2004 《中华新医学》第5卷第13期“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治疗前后IL-8和TNF2检测及临床意义” 第二作者 8.2004 《检验医学》第19卷第4期“粪便中乳铁蛋白测定在感染性腹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第三作者 9.2004 《肝脏》第9卷第2期“戊型肝炎及重叠已型肝炎感染患者丙氨酸转氨酶的变化 第二作者 10.2004年获得消化所科研基金一项 擅长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内镜下诊断、治疗。 | 主任医师 | 消化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曹芝君 曹芝君医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心身疾病协作组秘书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食管协作组委员,《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审稿人。随着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高,动力障碍性和功能性疾病的发病率亦持续增高。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极大折磨着病患的身心。为此我科特开设了胃肠动力门诊,以临床经验结合科研工作心得,为大量来自全国各地患者解除了病痛。为更好地研究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机制,2006年3月曾作为交流学者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消化内科胃肠肽研究中心工作一年,主攻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化与内脏痛觉过敏的研究。回国后继续在该领域深入探索。目前以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一项。并参与数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上海市卫生局课题的完成。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SCI杂志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近10本。 | 主任医师 | 消化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吴叔明 吴叔明,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现任消化科副主任,专业擅长胰腺疾病和炎症性肠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专业兼职:上海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病学组委员,《胃肠病学》、《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等杂志编委。从事临床专业28年,临床以消化道疾病的诊治、内窥镜检查等为主,对急性慢性胰腺疾病和炎症性肠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为特长。自2000年起主持仁济西院消化科病区日常工作。曾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临床医学院副院长。承担上海市科委课题1项,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课题1项,目前已顺利结题。以第一及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著5篇;参编专著8部。 | 主任医师 | 消化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沈骏 沈骏医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男,副主任医师,多年从事炎症性肠病和肠道疑难疾病的诊断、鉴别和治疗。教育经历2012/6-2013/6,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炎症性肠病中心,访问学者2006/9-2009/7,上海交通大学,仁济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消化病系博士2002/9-2004/7,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七年制英文班,内科学消化系病硕士1997/9-2002/7,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七年制英文班,本科学术职务中国炎症性肠病青年学者俱乐部委员、秘书上海市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秘书上海市炎症性肠病研究中心秘书《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英文编辑获得荣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优秀青年教师(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教学先进个人(2011-2012学年) | 主任医师 | 消化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戈之铮 戈之铮医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导长期从事镜内窥科的临床工作,尤其擅长对各种滋补道内疾病的治疗。在晚道早癌内镜诊治领域具有丰富的丰富经验。医学会泳内镜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湖泊内镜学会全国小肠病学组副组长;上海泳内镜学会主任委员;上海泳内镜学会小肠病学组长;美国泳内镜学会(ASGE)外籍会员;兼任《消化疾病杂志》、《世界胃肠病学杂志》、《中华湖泊内镜杂志》、《肠胃病学杂志》、《世界华人女性杂志》、《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胃肠病学与肝病学杂志》、《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编委1、一种在双气囊小肠镜中估计小肠镜插入深度的新方法。Gastrointest Endosc。2010, 72(5):999-1005。2、加压二氧化碳气体内窥镜喷雾冷冻治疗巴雷特食管的初步研究。内窥镜检查。2011;43(5):379-85。3、评价视频胶囊内镜后定向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断率的前瞻性研究。Dig Dis Sci. 2010,55(6):1704-10。4、小肠克罗恩病胶囊内镜评分指数、临床疾病活动度及C反应蛋白的评估.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3 年 5 月;28(5):829-33。5、胶囊内镜治疗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最佳人选。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 22(12): 2076-80。6、胶囊内镜和推进式小肠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医学杂志(英文)。2004 年 7 月;117(7):1045-9。7、胶囊内镜诊断小肠克罗恩病。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 年 5 月 1 日;10(9):1349-52。8、无线胶囊内窥镜在疑似小肠疾病儿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Eur J Pediatr. 2007, 166(8): 825-829。9、莫沙必利对胶囊内镜胃肠通过时间和诊断率的影响。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7;22 (10):1605-8。10、免疫粪便潜血试验对大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有效性。Dig Dis Sci. 2011;56(1):203-7 11、两种口服丁溴龙莨菪碱制剂对自诉胃或肠痉挛样疼痛反复发作的中国患者的疗效和耐受性。Int J Clin Pharmacol Ther。2011 年 3 月;49(3):198- | 主任医师 | 消化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茅益民 茅益民,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兼任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诊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仁济医院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副主任。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病毒感染性疾病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建设”和“肝脏疾病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技术平台建设”的首席专家。担任美国肝病学会(AASLD)国际委员、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委员兼秘书、海峡两岸肝病学会委员兼秘书长、上海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上海市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学组副组长。还担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西药)遴选专家、国家基本药物核心目录遴选专家、国际药物信息协会国际委员、中国药物信息协会咨询顾问、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课题评审专家。同时,还担任《Journalofviralhepatitis》、《world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中文版)》、《JournalofHepatology(中文版)》、《中华肝脏病杂志》、《肝脏》、《实用肝脏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中国临床药学杂志》、《药品评价》等十余本国内外杂志审稿人或编委。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专项课题1项,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课题十余项。科研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2次、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次。共发表论文近100余篇,包括以通信、第三作者在美国肝病学会的官方杂志Hepatology上发表论文2篇;参编《胃肠病学实验室检查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临床用药须知》、《肝炎实验室诊断指南》、《脂肪肝》、《纤维化疾病的基础和临床》、《临床肝胆系病学》等专著10余部。 | 主任医师 | 消化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范竹萍 范竹萍,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健康保健中心前主任。研究方向为胃肠和慢性肝病的防治,近年来从事消化系统健康管理特别是肝脏的健康管理。曾两次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和MayoClinic消化科访问学习。担任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诊治中心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医学院循证医学教研室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和循证医学专科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内镜医师分会第一届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和循证医学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肝病专科分会脂肪肝学组成员、上海医师学会感染病分会委员、上海市消化病学会肝胆病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会委员。担任以下杂志编委:《国际消化病杂志》、《肝脏》、《JDigestiveDisease》、《世界临床药物》和《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完成上海市课题“细小病毒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完成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和“脂质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此二课题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了“脂质对脂肪肝和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的研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等奖。完成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和“脂质对肝星状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此二课题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了“脂质对脂肪肝和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的研究,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等奖。近几年发表SCI论著4篇(通讯作者)。 | 主任医师 | 消化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李萍 李萍 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介入科主任医师 | 主任医师 | 肿瘤介入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李海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研究员,卫生部内科消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主任医师 | 消化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吴志勇 吴志勇,男,主任医师,外科学教授,1949年1月出生,上海人,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09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88年在日本弘前大学医学院合作研究和进修肝胆胰外科,1991年-1994年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大学Shreveport医学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97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进修肝移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普外科主任,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会员(Fellow of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FACS),国际肝胆胰外科学会会员。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外科学会门静脉高压症外科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2001-2010)。担任《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副主编,《Hepatobiliny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SCI收录)》、《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肝胆外科杂志》、《肝胆胰外科杂志》、《国际消化病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杂志》、《上海医学杂志》、《移植杂志》等14本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杂志的编委。兼任上海市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学科组评审委员,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华医学奖、上海市科委基金和科技进步奖等评审专家。为“全国高等医药学校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和毕业后专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外科学》以及英文教材《Textbook of Surgery》”等8本外科学教材的编委。参加《胆胰十二指肠区域临床外科学》、《门静脉高压症外科学》和《门静脉高压症的最新外科治疗》等9本著作的编写。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的论著、综述等290余篇。先后承担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卫生部课题基金以及7项上海市科委基金的资助课题。2007年“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研究”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培养了26名硕士研究生和22名博士研究生。在我国外科界享有较高学术声誉。对腹部外科,包括肝胆胰疾病和胃肠道肿瘤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且对疑难复杂病例能正确诊断、合理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20世纪 | 主任医师 | 胃肠外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