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长海医院 知名专家
姓名 | 职称 | 科室 | 所在医院 |
---|
唐洪泰 唐洪泰,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科室副主任。1989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在长海医院工作,1997年获得博士学位。2006年作为我军首位军医赴德军留学,在联邦军总医院、亚琛(Aachen)大学医学院及鲁尔区-波鸿(Bochum)大学医学院临床学习整形、烧伤、手外科及创伤外科,2008年3月回国。兼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委员、全军烧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烧伤学会委员、《中华烧伤杂志》编委、《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编委。 长期从事烧伤、烧伤整形和创伤救治临床工作,成功救治了大量危重和疑难烧(创)伤患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以各种烧伤(包括热力、化学、热挤压、电等)治疗、难愈性创面及软组织损伤的修复(包括糖尿病足、下肢皮肤溃疡、放射性皮肤损伤、褥疮、皮肤撕脱伤等)、烧伤整形和瘢痕防治等专业特长。 承担多项国家、军队和上海市重点课题,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3项。 专家门诊名称:烧伤、烧伤整形、多发伤和急性软组织损伤救治、难愈性创面修复及瘢痕综合防治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电话:021-81873472(办) | 主任医师 | 烧伤科门诊 | 上海长海医院 |
万谟彬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教授。1982.12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1991.7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院。曾先后担任过多项重要学术职务,是上海市医学会资深会员。目前仍担任上海市感染与化疗学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医科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感染化疗杂志》副主编、《中华传染病杂志》常务编委;以及《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国病毒病杂志》、《HEPATOLOGY中文版》和《Journal of Hepatology 中文版》等刊物编委。还是国家药监总局药物审评专家。 曾长期担任本科室副主任、主任(1993.4-2011.1)和学科带头人。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国内较早确定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作为临床基础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较早完成了由经典普通传染病诊治向慢性病毒性肝炎诊治的学科转型,为学科近10余年来取得的长足进步起了决定性作用,对学科长期发展有重要贡献。 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余年,对常见传染病诊治有丰富临床经验,近20年来主攻慢性病毒性肝炎诊治,特别对于抗病毒治疗有独到见解,是突出的医疗特长,在全国享有很高声誉。近几年来,集中精力投身临床病人诊治工作,年专家(特需)门诊量过万人次,全院名列前茅。近10多年来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多项国际多中心抗病毒治疗新药临床研究。与全国著名专家一道制定并执笔《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和《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及多次更新版本,在推广科学、合理使用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起了重要作用。还参与制定和部分执笔我国《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及更新版,在解读和推广应用中发挥积极作用。1997年起共培养研究生近20名,发表论著、述评、专论及SCI收录论文等60余篇。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等资助的多项研究,参与“十一五”和“十二五”重大传染病专项研究或负责其中子课题多项,研究经费超过100万。曾获教育部科学进步将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专家门诊:周一、周三上午 特需专家门诊周五上午 | 主任医师 | 传染科门诊 | 上海长海医院 |
徐志云 简介:徐志云,男,现为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4年7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获学士学位,留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胸心外科工作,师从我国著名的胸心外科专家蔡用之教授和张宝仁教授。1989年获硕士学位,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995年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1998年1月任胸心外科副主任,并成为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首批入选者。1998年5月至2000年5月在世界著名的心脏中心Starr心脏中心工作,并取得了临床行医执照,参加了两千余例的冠心病搭桥手术、心脏瓣膜手术和大动脉瘤等手术。1998年被评为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新星”。2000年5月归国工作至今,2002年9月任胸心外科主任。 现任全军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上海 胸心外科学会委员兼秘书,第二军医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长海医院科委会委员。担任《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第二军医大学学》、《中国外科年鉴》、《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中华医学实践杂志》等编委。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参编专著12部,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全军科技进步或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承担多项国家、军队和上海市重点课题。主要从事胸心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和研究,已累计有数千余例的肺和食管等普通胸外科手术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事心血管外科治疗已有23年的临床经验,参加和主刀手术治疗了千余例心脏瓣膜手术,包括心脏瓣膜成形手术,二千余例冠心病搭桥手术,近200例的大动脉瘤手术,以及二千余例的各种先心病手术,目前每年施行心血管手术近400例。主要专业特长是冠心病搭桥术和微创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和成形术和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以及先心病的外科治疗,手术治疗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Email:zhiyunx@hotmail.com | 主任医师 | 心血管外科门诊 | 上海长海医院 |
李明 李明医生,上海长海医院,脊柱外科门诊,主任医师。著名脊柱外科专家,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脊柱外科中心主任,第二军医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脊柱畸形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脊柱骨折、肿瘤、结核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脊柱侧后凸畸形矫治领域有很深的造诣。 担任全军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师定期考核骨科专业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脊柱功能重建委员会中国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创办《中国脊柱畸形杂志》并担任主编,受邀担任国际脊柱外科顶级杂志Spine特约审稿人,担任《spine》(中文版)、《Jou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research》、《Jounal of medical colleges pla》、《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中、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脊柱外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等20余种核心期刊杂志副主编、常务编委及编委。曾赴世界著名的脊柱侧凸矫治中心美国TSRH医院、堪萨斯医学中心及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进修学习。由于精湛的手术技巧和先进的治疗理念,近年来受到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TSRH、Las Vegas脊柱外科中心、纽约HSS、瑞士、香港Queen医院等世界各地著名医院的邀请进行手术演示。迄今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40余人。成功牵头举办国内国际重大会议近10次,举办国家及军队继续教育学习班10余次,先后吸引了100余位国外知名专家来科室访问交流,共培训各类学员2500余人次,开展的新技术在1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治疗的患者除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外,还来自意大利、挪威、西班牙、英国、加拿大、巴西和美国等十三个国家和地区,治疗的疑难案例和吸引的国外患者被中央电视台第一、二、十频道、香港凤凰卫视、 | 主任医师 | 脊柱外科门诊 | 上海长海医院 |
许硕贵 许硕贵,男,医学博士,现任上海长海医院骨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骨科创伤领域尤其是骨盆髋臼骨折、骨不连、肢体延长、异物取出的治疗方面成绩卓著,获得有国家专利保护的新技术、新疗法8项,自2001年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播出课题组的专题节目“骨头长不上怎么办”以来,为全国各地的骨不连患者实施骨不连手术近千例,迄今为止主刀手术尚未出现失败病例,成功率近100%。2011年受邀去美国路易斯威尔大学医学院访问,访问期间将课题组的工作向美国同行做了专题报告,给美国专家带来了新理念,赢得了他们的尊敬和国际声誉。以出色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入选第二军医大学优秀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库。第二军医大学校A级优秀教员。美国材料信息学会(ASM international)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委基金委同行评议专家、《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国外科年鉴》等7个杂志的编委和常务编委。以第1负责人完成上海市基础重点项目1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纳米重大专项、基础重点项目各1项、军队总后勤部科研项目1项。以第1、2完成人共获得国家、军队、上海市各种科技进步奖励5项,发明专利20项,其中发明的可吸收形状记忆材料居世界领先水平,并获2010年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特别金奖,发表论文162篇,国外SCI期刊发表13篇(第1作者及通讯作者10篇),主编、主译专著2部。 | 主任医师 | 创伤骨科门诊 | 上海长海医院 |
彭亚军 彭亚军,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教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眼科专业委员会白内障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中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上海眼科分会神经眼科学组秘书,曾任中华医学会上海眼科分会眼底病学组副组长兼秘书。是《中西医结合学报》和《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审稿专家。获上海市教委颁高校“育才奖”。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 自1984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后即在长海医院眼科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临床工作以白内障和眼底视网膜疾病为主,擅长各种白内障手术治疗、视网膜玻璃体手术、青光眼白内障眼底病的激光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颇深的学术造诣,1995年曾赴美进修学习眼科激光技术,取得过美国VISX准分子激光培训合格证,对早期青光眼、小儿弱视和近视的诊治有特长。曾获得过上海市卫生局临床医生制度化培养先进个人的表彰,系第二军医大学A级优秀教员,曾获得过2000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BAUSCH基金,主要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三项,国家青年自然基金一项,国家卫生部教学课题一项,参与全军和总后出国人员启动基金和学校医院等各类基金四 | 主任医师 | 眼科门诊 | 上海长海医院 |
王颢 王颢医生,上海长海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获博士学位。2006-2008年赴美国克利夫兰基金会佛罗里达医院和纽约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学习。从事肛肠外科临床工作16年,具有较丰富的诊疗经验,主要医疗特色为结直肠癌、结直肠良性病变的肠镜诊治和外科治疗,特别是低位直肠癌术前分期和保肛手术。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知名度,获邀担任2009年中国科协第204届青年科学家论坛(直肠癌术后复发专题)执行主席并作大会发言。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结直肠专业学组秘书,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美国结直肠外科学会会员,美国胃肠道及内镜外科医师学会会员;任《结直肠肛门外科杂志》编委,《中华胃肠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通讯编委。以第1申请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自然基金共3项;以第一作者于美国结直肠外科学会会刊DCR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篇;参编专著3部,其中英文专著1部;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因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被医院评为模范共产党员;并入选上海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计划和第二军医大学青年人才库。 | 主任医师 | 肛肠外科 | 上海长海医院 |
张怡杰 张怡杰,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药教育学会肝胆胰外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学会胰腺病专委会委员,全军普外科专业委员会胰腺学组副组长,《中华胰腺病学杂志》编委。在普通外科学领域工作2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经验,在胰腺外科、门脉高压症、巨大后腹膜肿瘤的外科治疗等方面有相当的造诣,尤其在胰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对其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胰腺癌的区域性根治性切除、累及肠系膜根部的胰腺癌的扩大根治手术、累及肠系膜血管的肿瘤切除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提高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的手术安全性和肿瘤切除率,并使胰头癌术后长期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目前所研究的课题包括胰腺癌的淋巴结和神经转移对诊断和预后的意义、胰腺癌基因芯片研究的临床意义等。 | 主任医师 | 胰脾肝胆门诊 | 上海长海医院 |
邓小明 邓小明,男,1963年1月出生,江西吉安人。1984年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本科毕业后留校在附属长海医院麻醉科工作,先后师从于王景阳教授、朱诚教授,获得麻醉学硕士与外科学博士学位。1998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海涅(Heinrich-Hein)大学麻醉学研究所任访问教授。1995年晋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001年晋升教授、主任医师。现为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麻醉科、麻醉学教研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兼麻醉学教育学组组长、全国高等医药院校麻醉学专业第四届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全军医学计量科学技术委员会手术与麻醉设备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麻醉学与复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麻醉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麻醉学杂志》与《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副总编辑等。熟练掌握危重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在疑难危重患者麻醉与围手术期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脓毒症的基础与临床方面展开了较深入的研究。获四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上海市与军队医疗重点项目等,并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两项。主持我国麻醉学本科教材第四轮修订/编写工作、我国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与专科医师培训教材以及麻醉学继续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主编或主译著作或教材20余部,包括《危重病医学》、《麻醉学新进展》(2005、2007、2009、2011、2013、2015)系列、《现代麻醉学》(第4版)、《米勒麻醉学》(第6、7、8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2014年版)》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迅作者发表论文约300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获得原总后勤部“育才奖”银奖、上海市“曙光学者”以及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与上海市领军人才。培养毕业博士生45名、硕士生56名。 | 主任医师 | 麻醉科 | 上海长海医院 |
黄清海 黄清海,长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会青年委员、神经介入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卒中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协会神经外科基础与临床分会全国委员。被评为总后科技新星、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和第二军医大学优秀青年学者,入选上海市白玉兰人才基金计划、上海市优秀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获神经外科医师最高奖励----王忠诚神经外科外科医师奖。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年,擅长脑血管病的微创诊疗。在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对于复杂性颅内动脉瘤,使用血管内支架辅助、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研究成果先后在世界神经介入放射学大会、世界颅内支架大会和世界神经外科大会等国际和全国性学术会议上进行介绍,获得国内外同行的认同。除了急性脑梗死的动静脉溶栓治疗方面,对于引起脑梗死的最主要原因——脑供血动脉狭窄,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和颅内动脉狭窄等疾病,大大降低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先后以第一申请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资助8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首席科学家,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收录40篇,总影响因子超过100分),是国际脑血管病权威杂志《stroke》、《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ssays》等国际期刊的审稿专家,被聘为SCI杂志《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和《中国脑血管病杂志》等核心期刊杂志副主编及编委。 | 主任医师 | 脑血管病门诊 | 上海长海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