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长海医院 知名专家
姓名 | 职称 | 科室 | 所在医院 |
---|
凌昌全 凌昌全,男,主任医师,教授,1992年获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博士学位,1974年参军入伍,现为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医院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现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西医院校中医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全军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学报》杂志执行主编、《肝癌》杂志副主编等多种学术职务。1997年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1998年入选上海市科委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2005年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2007年当选为军队中医药“国医名师”,2008年当选军队科技“银星”,晋升专业技术三级,201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凌昌全教授为国内外知名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领域专家,在中医药防治肿瘤尤其是肝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先后研制出“甘枣宁”营养麦糊、“四生汤口服液”等传统中药制剂,发明了中药斑蝥素缓释剂局部注射治疗肝癌的新技术,创制减轻肿瘤放化疗新药复方斛芪含片,抗缺氧、抗疲劳、抗应激军特药——复方苋参口崩片,以及院内制剂金猫解毒颗粒。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530工程”军事重点建设学科、军队系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解放军中医肿瘤研究所、总后勤部中医中药实验室、全军中医药技能培训基地的学科带头人。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十一五及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重点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及面上项目;全军后勤科研计划重点项目、军队十一五专项;天津市科委抗癌药物及设备攻关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项目、上海市卫生局医学领军人才项目及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大研究项目;长海医院“1255学科建设计划”学科特色提升项目等各种科研项目共33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各1项、军 | 主任医师 | 中医肿瘤科 | 上海长海医院 |
赵仙先 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长期工作于临床第一线,擅长于心血管内科危重病人抢救和心血管疾病的微创介入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200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参加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动脉导管封堵器的研制、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曾先后帮助国内数十家医院开展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工作,手术成功率达98%以上。在国内、外首次应用经导管封堵方法成功治疗外伤性腹主动脉-左肾静脉瘘。特别擅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人工心脏起搏器置入和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每年完成介入诊疗病人500例以上,包括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和人工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等。先后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科委基金2项,参加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工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主编专著3部,副主编(译)专著3部,参编著作8部。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文章12篇,最高影响因子达15.01。 门诊时间:专家门诊:周一下午13:00~16:30 特需门诊:周四上午8:00~11:00 | 主任医师 | 心内科门诊 | 上海长海医院 |
徐卫东 徐卫东,男,48岁,籍贯:江苏苏州市吴县甪直(中学是吴县木渎中学)。1996年第二军医大学骨外科学系博士毕业,获骨外科医学博士学位。曾赴美国哈佛大学等医学中心进修学习。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副主任,兼关节外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关节置换外科和关节镜外科),为教授、主任医师、硕士及博士生导师,同时为上海体育大学博士生导师(运动医学)。2008年,被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聘为硕士导师,先后带教上海体育学院3名硕士研究生;2013被上海体育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给病人及家属最大的印象是:每一例手术都是自己亲自做,每天查房无数次,手术再晚也要看病人,出差回来就来病房,病人出院有问题随时沟通,——始终在病人身边!收治解决了无数从全国各地转来或慕名求治的高难度或高要求的病人。最大的特点:手术量大、手术个个亲自做。现兼任上海市关节外科学组副组长(第九届)、上海市关节镜学组副组长(第十届)、上海市运动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届)、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假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届)、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常委(首届委员、第二届常委)、上海市骨科青年学组副组长(第九届)、全军康复学会常委(2012年起)、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2005年起,第八届、第九届)、中华医学会骨科关节镜学组委员(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关节外科委员(2011)、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髋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2013)、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膝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2013)、中华医学会全国医疗事故鉴定专家(2013)、上海市医学会市级医疗事故鉴定专家(2011)等20多个学会、协会、杂志的学术职务,是一致公认的国内人工关节和关节镜外科领域临床医疗、临床研究和临床教学顶尖的全国一线专家之一。专业从事关节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娴熟实施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人工髋关节和人工膝关节置换,人工关节失败后的翻修)、关节镜微创外科(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肩关节伤病),长期研究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在这些关节病的诊治领域具有丰富造诣。针对手术难度较大、发病机制不明、目前还不能从根本上防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难题,从2007年起,组建了与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遗传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院生化教研室等单位的联合攻关团队,在国 | 主任医师 | 关节骨病外科门诊 | 上海长海医院 |
惠宁 惠宁,女,主任医师,教授,生殖中心副主任,全军妇产科学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学会理事会理事、上海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腹腔镜外科杂志》、《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等编委;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余年,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医疗特长:妇科肿瘤诊治、内窥镜在妇科的应用、不孕不育诊治。擅长各种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手术、宫腹腔镜手术及机器人手术。曾获全军医疗成果二、三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及上海市医疗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项。获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及军队科研基金多项,为军内外培养妇产科学科带头人及业务骨干20余名,培养博士、硕士20余名。 每年诊治疑难杂症,抢救重危病人数百例。发表论文40余篇,SCIE收录5 篇,参编著作6部,主编3部,副主编3部。 | 主任医师 | 妇科 | 上海长海医院 |
周义德 周义德,男,上海长海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博士,副教授。擅长中耳、内耳、侧颅底显微外科手术;人工耳蜗植入治疗极重度神经性耳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顽固性眩晕如梅尼埃病、耳石症等;经内耳直接给药新技术治疗疑难耳内科疾病,如反复发作眩晕、突发性聋、顽固性耳鸣、严重面神经瘫痪;耳鼻咽喉内窥镜微创手术。兼任国际耳内科协会中国分会秘书长,中国医促会人工听觉分会常委、耳内科分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会耳科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师协会耳鼻喉分会委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获国家自然基金等各类基金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适用新型专利1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多次获“优秀临床医师”、“高尚医德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主任医师 | 耳鼻喉科门诊 | 上海长海医院 |
白冲 白冲,男,主任医师,教授,呼吸内科副主任,校A级优秀教员,博士生导师。为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呼吸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军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呼吸病学会委员兼中青年学组组长,美国胸科医师协会资深会员(FCCP),国际肺癌研究委员会(IASLC)、世界支气管镜协会(WAB)、美国支气管镜协会(AABIP)和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会员,上海市医药卫生青年联合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评审专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专家库专家、《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杂志》《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编委、《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国际呼吸杂志》通讯编委。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岗位津贴。获总后军队院校“育才银奖”。先后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临床医师、优秀教师、校A级优秀教员。1999年入选长海医院“123”人才培养计划,2005年、2010年入选第二军医大学“5511”人才建设工程。荣立三等功2次。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医疗成果三等奖、上海市医疗成果三等奖各1项。2000年、2009年、2013年3次以第一申请人获国家自然基金资助,主持上海市科委重点科研基金、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和面上项目课题、吴阶平医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近5年来副主编专著3部,参编著作11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论文14篇。第一申请人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 | 主任医师 | 呼吸科门诊 | 上海长海医院 |
毕晓莹 毕晓莹医生,上海长海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医师。神经病学博士,加拿大Saskatchewan大学与Manitoba大学博士后。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兼心理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二军医大学首批“优秀青年学者”,“5511优秀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上海市教委“优青”,上海市全科医生培训导师。现任上海医学会行为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委员会神经心理与行为神经病学组学组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病学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认知心理疾病分会中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学术任职等学术任职。担任《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等多个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课题等6项科研项目,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论文多次在国际会议交流。 主攻方向:多年来潜心钻研不同阶段、不同类型脑血管病的防治,在“多靶点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等工作上取得多项医疗成果,先后获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上海中医结合学会科技奖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共4项成果奖。擅长脑血管病相关记忆障碍、情感障碍的诊治,失眠与心理障碍的诊治,主编专著《神经内科疾病的精神心理障碍》。 擅长疾病:脑血管病(脑梗塞、脑出血、腔隙性脑梗塞或脑白质疏松、脑供血不足等);睡眠与心理障碍(失眠、焦虑、抑郁等);认知障碍(记忆力下降、血管性痴呆等)。 | 主任医师 | 神经病学教研室 | 上海长海医院 |
景在平 景在平,男,1955年11月出生。中将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世博会临床专家组成员,著名血管外科专家。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普外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血管外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学位委员会外科分委会主任委员。全国血管外科学组副组长。全军血管外科学组组长。全军普外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主任。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主任。上海市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亚洲血管外科协会理事。欧洲血管外科协会委员。国际腔内血管专家协会委员。他在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工作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有:(1)在国内提出“腔内血管外科”和“腔内隔绝术”的理论概念,率先完成“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和“心脏主动脉瓣球扩式腔内微创置换术”等一系列手术。(2)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Endovascology(腔内血管学)的理论概念,创新完成了一系列世界首例病例。(3)在总结大量临床病例经验基础上,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3N3V”分型法。(4)牵头联合全国各大医院完成了我国首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指南》。他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持续理论创新:(1)在多项国家自然基金支持下,率先从细胞、酶学、基因、血流动力学、瘤壁应力等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胸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形成机制”研究。(2)在国家“863”“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基金支持下,率先开展了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器具”国产化系列研究并获“多项”专利。(3)在多项全军和上海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基金支持下,开展了“血管内膜增生性再狭窄形成机制的研究”、“反义核苷酸抑制动脉内膜增生”、“光动力学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等研究。他在临床和科研工作基础上获得以下成就:(1)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以第一著者发表了107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2)主编专著3部:《现代血管外科手术学》、《血管腔内治疗学》、《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参编专著9部。(3)荣任《Journal of Endovascular Therapy(腔内血管治疗杂志)》等10余种国内外核心杂志编委。(4)历年来主持国家“863”“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等各类基金10余项。(5)首批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6)首批入选 | 主任医师 | 心脏瓣膜疾病微创诊治中心 | 上海长海医院 |
张少成 张少成,男,主任医师,教授,1974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周围神经移位嫁接术重建陈旧性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国际著名学者,设计创用了从重建自主呼吸功能、手功能、迈步功能,排尿功能、括约肌功能至足趾感觉的系列新术式。首先提出了选择性神经束间吻接法平衡肌张力重建痉挛性瘫痪的反射和协同肌运动功能的新理论。1987年开展了硬脊膜内脊髓神经根显微松解神经组织植入治疗陈旧性非完全性脊髓损伤和囊肿。 是神经侧侧缝合法的首创者,已成功地应用于预防高位神经损伤后肌萎缩,治疗难修复性周围神经损伤和局限性脑瘫。1979年成功实施了带旋髂深动脉髂骨移植,1982年3月成功实施了神经束间缝合治疗截肢(指)残端神经瘤,并提出新的分类方法。1982年4月实施了吻合血管神经的复合半关节移植,节段性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胸内侧神经移位肌皮神经重建屈肘功能 。1983年实施了陈旧性外伤指残端移植手指再造。 1989年创用带蒂肌膜瓣法重建神经外膜治疗灼性神经痛。自体静脉包裹重建神经外膜治疗周围神经不完全性损伤和神经卡压综合征。开展了吻合血管的组合皮瓣移植修复全手脱套伤和手再造并对手脱套伤进行了简易分类。 上述方法均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引用和重复应用,部分已被收录入权威教科书。 1984年参与创建我国手外科学组、学会,历任一、二、三届中华手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手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手外科杂志常务编委;美国神经与矫形外科学会荣誉会员,知识更新讲座客座教授,冰岛共和国国立大学访问教授,中国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学会常务理事,华裔骨科医学会创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等。从事骨外科专业工作33年余,骨科专业知识比较深厚、临床经验丰富,手术技术比较全面、纯熟,特别在骨坏死、骨缺损的治疗、骨关节损伤、严重创伤的修复重建、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臂丛神经损伤、显微外科手外科,以及断肢再植、手指再造等领域有较深的造诣。为脊髓损伤治疗和神经功能重建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他首创的神经束间吻接治疗痛性神经瘤及多项神经移位新技术已被国际知名教科书和杂志肯定和引用。主、参编学术著作16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军队科技进步奖8项。被评为解放军总后科技银星获政府特殊津贴。曾受邀至美国神经与矫形外科学会、迈阿密大学,WAYNE | 主任医师 | 创伤骨科门诊 | 上海长海医院 |
韩林 韩林,男,浙江宁波,医学博士、科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师协会心脏大血管学会委员、中华医师协会冠心病学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脏大血管分会委员兼秘书,中国外科年鉴心脏外科分辑主编。获得“中华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好医师”(金刀奖)称号,获‘上海市好医生’称号,多次获得医院金牌主刀奖、金牌主诊奖。1992年起从事胸心血管外科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大动脉瘤、先心病外科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手术治疗合围手术处理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研究,首次建立并开展了采用肺血管顺应性测量反映肺动脉血管重建,优化了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救治方法,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相关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近年来注重老年心脏病的手术和围手术期处理,积累了一套较为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心脏手术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5岁,救治成功率达到了98%以上。2004~2006年赴加拿大Alberta心脏中心进修,共参加冠状动脉架桥手术500余例,以自己勤奋好学的态度和扎实的外科技术,赢得了国外同行的信任,一年内在该中心主刀100余例,现每年完成各类心脏手术450例,其中冠状动脉外科手术200例以上,熟练掌握不停跳、全动脉化等冠状动脉搭桥技术;开展了瓣膜微创手术治疗,在小切口下和胸腔镜辅助下完成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置换和成形手术;每年完成急性主动脉夹层全弓手术百余例。负责申请了全国首批心脏移植开展单位,成功开展心脏移植治疗终末性心脏病近百例,最长存活时间已有20年,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80篇,参编学术著作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上海市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重点基金和上海市自然基金各一项,还参加了国家863计划和卫生部行业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 | 主任医师 | 心血管外科门诊 | 上海长海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