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长征医院 知名专家
姓名 | 职称 | 科室 | 所在医院 |
---|
李兵 李兵,女,主任医师,教授,呼吸内科主任,长征医院呼衰中心负责人。博士生导师。1962年6月出生,江苏灌云人。1979年9月入伍,1984年6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军医系获医学学士,2011年6月获第二军医大学博士学位。兼任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学组副组长、肺癌学组委员,全军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胸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胸科医师协会会员。从事呼吸内科工作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肺癌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肺部感染的诊治、呼吸危重症的救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治及呼吸疑难病的诊治;创新开展了三氧化二砷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获“新技术、新疗法”奖。获得荣誉:国家级:军队、省部级: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育才银奖;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上海市:科研:主持各类基金8项,总经费200余万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科委基金4项、上海市教委基金1项。参编著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包括《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美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Oncologist(肿瘤学家)》、《Cancer Gene Therapy(癌症基因治疗)》、《Oncology Report(肿瘤报告)》、《American Journal of Hospice and Palliative Medicine(美国临终关怀与姑息医学杂志)》、《Toxicology and Industrial Health(毒理学与工业健康)》、《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等在内的国内外著名医学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篇,总影响因子50.9分;主编专著1部。 | 主任医师 | 呼吸内科 | 上海长征医院 |
缪晓辉 缪晓辉医生,上海长征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擅长各种急慢性肝病包括各型肝炎和肝硬化的诊治以及肝癌的内科治疗;在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独到之处。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35年;曾担任长征医院业务副院长,从事医疗机构管理工作近20年;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中做出过重要贡献,是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咨询专家;曾带领医疗队赴北京小汤山医院诊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曾带领卫生防疫队赴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现担任圆和医疗首席医疗官。兼任《中华传染病杂志》总编辑,以及《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肝脏杂志》等多个核心期刊的编委;是上海市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互联网医疗分会委员、上海社会办医协会副会长。曾兼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迄今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以第一申请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面上项目5项;获得国家科技部慢性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研究子课题2次;获得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资助课题一项。热心医学科普工作,先后撰写和发表科普文章数百篇。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荣立二等功1次。从事内科临床医、教、研工作33年,从事医院管理工作15年。在内科常见疾病、急重症和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各种肝病和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以及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诊断。是国内知名感染病学和肝病学专家。已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主编专著2部,参编专著20余篇;四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二次获得国家科技部传染病重大研究专项课题,一次获得军队“十五”面上课题;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一项、军队医疗成果奖1项;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论文奖一次。已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1名,博士后2名。主要研究方向:病原体的基因诊断技术方法学及临床应用与开发研究;感染性疾病与分子遗传基础的关系研究;药物性器官损害与药物代谢酶系统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的研究。 | 主任医师 | 感染科 | 上海长征医院 |
石勇铨 教授,主任医师,上海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甲亢突眼诊治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会胰腺病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骨质疏松分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内分泌代谢病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理事、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解放军医学会微血管学病分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学会饮食和营养治疗学组组长、上海康复协会骨质疏松协会常委、上海市糖尿病康复协会副主任委员兼外联部部长、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甲状腺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基础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微血管并发症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肥胖和糖尿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神经并发症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内分泌代谢病和受体病会诊中心专家兼秘书;并受聘担任《中国内科年鉴》内分泌专业主编,《上海医学》常务编委,《中华内分泌代谢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胰腺疾病杂志》、《实用病理生理杂志》编委;《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特约审稿专家。石勇铨教授从事内分泌代谢病的基础和临床工作20余年,治学严谨,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在糖尿病和内分泌疾病的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中颇多建树,对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疑难病症和救治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内分泌危象等危重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治水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于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相关性眼病和甲状腺结节的诊治,对于甲状腺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做了大量的临床工作,在国内较早开展肥胖症的防治工作。负责制订国际和国内第一个糖尿病专用食品技术标准。共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糖尿病和相关疾病饮食治疗学》,参编学术专著多部、医学教材5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资助课题项目共10余项,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 | 主任医师 | 内分泌科 | 上海长征医院 |
张忠兵 张忠兵,男,主任医师,教授,1945年出生,原籍江苏丹阳,1970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1982年获得医学硕士,1992年-1993年赴美国留学,1995年任长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担任中华消化学会胃肠激素学组委员、上海市消化学会委员,上海消化学会胃肠激素动力学组副组长。擅长消化道激素和动力、贲门失迟缓症、食管狭窄、慢性胃炎、胃溃疡等食管和胃疾病、腹水、腹泄和肝病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曾获第八届世界胃肠病学大会青年学者奖1项,第四届中华医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全军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上海市优秀发明一等奖1项。先后到巴西、日本、美国、香港、台北等地讲学或大会学术交流,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8名,博士研究生7名,现有科研基金近50万元。具有丰富的消化专业和内镜方面的临床诊治经验和技术。研制的多功能腹膜检查针获国家发明专利和上海市优秀发明一等奖,为腹水的病因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使国内很多疑难腹水病人得到了及时诊断和治疗,已形成临床特色。国内最早开展贲门治疗的BT注射治疗,结合气囊扩张,使近200例患者取得显著疗效。主要研究方向及课题:1. 胃肠激素和动力的研究:国内最早开展胃肠激素(gastrin,SS,VIP,SP,pyy,No等)与消化性溃疡,脾虚泄泻和胰腺癌等的研究者之一,获得2项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及2项全军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目前正开展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已制备出动物模型,并发现No减少是导致LES痉挛的主要原因,并对68例患者进行BT注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目前正深入开展贲门失弛缓症基因治疗及发病机理的研究。2.肝纤维化的诊治研究:建立了肝星状细胞分离及培养方法和动物模型,筛选出牛磺酸等抗肝纤维化中药,并应用反义抑制PDGF受体β亚单位等基因深入研究肝纤维化的病因及分子生物学治疗新技术。 | 主任医师 | 消化内科门诊 | 上海长征医院 |
邹最 邹最,男,麻醉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将先进的麻醉理念应用于临床以提高医疗质量和降低风险。以第1作者和通讯作者(均含共同)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2部,授权专利18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7项,参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青年委员、上海市麻醉学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口腔麻醉学会青年委员、全军麻醉与复苏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疼痛康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IJCEM编委及多本SCI杂志审稿人;入选上海市教委晨光计划、上海市卫生局新优青计划、上海市科委启明星计划及第二军医大学“5511”人才库。 | 主任医师 | 麻醉科 | 上海长征医院 |
余润泉 余润泉,男,1931年出生,中共党员,内科教授、主任医师。1955年毕业于于同济医学院医疗系(七年制)。1983-1984曾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工作二年。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血液内科主任。享有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华医学会上海血液学会理事及顾问委员。从事医疗及教学工作近50年。临床经验丰富,对贫血、出血、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治疗均有一定造诣。曾从事铁蛋白、钙通道阻滞剂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恶性浆细胞等的实验研究,于国内、外著名医学杂志曾发表论著30余篇。现任中国内科年鑑编委、上海市癌症俱乐部血液系统肿瘤康复指导中心特别医学顾问。 | 主任医师 | 血液病科 | 上海长征医院 |
赵云富 赵云富,男,主任医师,教授,口腔科主任、口腔科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1960年10月出生,江苏省仪征市人。1979年9月入伍, 1984年7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1990年7月获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1984年8月至1987年8月在原第一军医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口腔科工作。 学术兼职: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委员会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头颈外科学组委员。 医疗专长:从事临床工作30年,积累了丰富的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治经验。长期从事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口腔颌面颈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治以及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的修复、口腔颌面部创伤的救治。 所在科室是上海市口腔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为上海市各级综合医院口腔科、牙病防治院(所)输送5~7名住院医师。 获得荣誉: 军队、省部级: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荣立三等功1次,优秀党务工作者1次。 上海市: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科研: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二项。 参编著作:发表SCI论文10篇,副主编出版著作2部、教材1部,参编著作6部。 | 主任医师 | 口腔科 | 上海长征医院 |
胡志前 胡志前,男,主任医师,教授,普外一科主任,普通外科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1983年7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1991年7月获第二军医大学普外科硕士学位。结直肠肛门外科、胆胰外科和腹腔镜微创外科为专业特长。熟练应用腹腔镜技术完成结直肠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胰腺癌根治术、门奇静脉断流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普外科的疑难疾病诊疗有较高的水平。从事普外临床及基础研究近40年,在消化道肿瘤、胆胰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结直肠和肛管肿瘤、炎症性肠病、胆管癌以及胰腺癌等的规范化开腹和微创手术,尤其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腹部巨大肿瘤手术、复杂胆道疾病和普外疑难杂症诊治等方面有深厚造诣。 年均主刀完成结直肠癌根治术近300例、胃癌根治术100余例等各类600余例手术。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十二五”重大专项等10余项基金;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多篇论文在国际外科顶级SCI期刊《Lancet》、《Ann Surg》、《Arch Surg》上发表;副主编和参编专著及教材10余部。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贰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贰等奖各1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及留学生30余名。现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专科医师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结直肠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微创与内窥镜学组组长,全军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委员兼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委员和胰腺外科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和胃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肝胆胰外科杂志》副主编,上海胆道疾病会诊中心资深专家等学术职务。 | 主任医师 | 肛肠外科-肛肠 | 上海长征医院 |
陈伟忠 陈伟忠,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硕士,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第二军医大学A级教员。 从事消化专业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20年,临床基本技能扎实、全面,逻辑思维能力强。熟练掌握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对各种消化系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慢性胃炎、肝病、肝硬化的综合治疗。熟练掌握胃镜、胃镜下止血、息肉摘除、狭窄扩张、支架置入及超声引导下肝脏定位活检、肝囊肿、肝脓肿、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肝癌酒精注射等消化科操作诊疗技术,对消化系疾病的介入治疗形成一定的特色,对消化系统疑难病例和危重病例的抢救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科研思维敏锐。2005年第一申请人获上海市卫生局面上基金、第二申请人获上海市闸北区卫生局基金,同时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军队基金1项。曾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近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获长征医院院嘉奖3次,军队个人三等功1次,第二军医大学A级教员,长征医院第五届临床医学奖新人奖。 | 主任医师 | 消化内科门诊 | 上海长征医院 |
徐沪济 徐沪济,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任风湿免疫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1961年9月出生。1983年本科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硕士学位; 1994年毕业于澳大利亚Flinders医学中心获博士学位。1998年通过澳洲国家医学会考试获得澳大利亚执业医生资格。现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委员会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风湿病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从事临床工作3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长期从事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风湿病的诊治和研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居国际先进水平。 徐沪济教授是国家特聘专家(中央“千人计划”获得者,全军唯一入选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首席科学家、解放军总后勤部“院士”后备人选、享受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金星”待遇,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风湿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届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兼任第一和第二届上海欧美同学会和上海留学人员联谊会澳新分会“会长”。 徐沪济教授1983年本科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澳大利亚Flinders 医学中心获博士学位。1998年通过澳洲国家医学会考试获得澳大利亚执业医生资格。在国外工作学习17年后,全职回国工作。 徐沪济教授回国创建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风湿免疫科。在10年时间内,将一个从零开始的学科,发展成为上海市规模第二风湿免疫专科,成为全国最有影响的风湿免疫科之一,2014年复旦大学医院专科排名进入全国第九(长征医院仅有4个学科进入全国前十),领导的学科近5年发表来高质量学术论文数量居国内同类学科前列,培养博士后2名、毕业博士生12名、硕士生15名,其中,1名博士毕业生论文代表长征医院首次参加全国优博遴选,博士生8人次获得全国全军和上海市各类比赛一等奖等。 徐沪济教授主要从事风湿免疫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近10年来主持30项重大、重点及面上项目科学研究;共发表论文115篇。近5年有27篇论文发表在Annual Revi | 主任医师 | 风湿免疫科-风湿 | 上海长征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