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鲁医院 知名专家
姓名 | 职称 | 科室 | 所在医院 |
---|
吴大玮 吴大玮,男,1982年12月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呼吸科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特长:呼吸系统疑难症诊断,呼吸危重症诊治, 肺部感染、肺动脉栓塞,哮喘、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诊断治疗。社会学术团体兼职:曾担任山东省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常委,现任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担任“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国际呼吸杂志”“内科临床与实践”等学术期刊编委或常务编委。主持国家科技部子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山东省医药卫生“十五”攻关及山东省医药卫生科研基金等多项科学研究课题。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曾获得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给予记“一等功”1次、三等功1次奖励,国家卫生部、人事部、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健康卫士”,全国科教文卫系统“医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 主任医师 | 呼吸内科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周盛年 周盛年,男,主任医师,教授,科室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曾于1997年~1998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医院神经内科(Hartford Hospital,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U.S.A)工作,访问学者。山东省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省心功能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心功能学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山东省微量元素与临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 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神经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生化学组委员;中国疼痛学会头痛分会常务委员。任8年制卫生部全国统编教材《神经病学》第1、2版 编委;5年制高教部全国统编教材《神经病学》第1、2版 编委;《中华内科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编委。曾以第一作者在国外SCI杂志及国内中华系列杂志和其他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另有第二作者以后的论文110余篇。全国统编教材5年制,8年制编委;主编著作6部《实用老年病学》、《实用心脑血管病学》、《老年脑血管病学》、《神经内科常见病300问》、《新编老年内外科疾病学》、《新编老年内外科疾病学》。副主编及参编著作23部。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三等奖四项。第二研究者以后的省级科研成果奖7项。擅长脑血管病、癫痫、头痛、失眠抑郁、痴呆、神经科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 | 主任医师 | 神经内科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王淑贞 王淑贞,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63年11月生。1985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1998年获医学硕士学位。山东省癫痫学会理事。自1985年毕业后一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师从迟兆福教授,从事癫痫、脑血管疾病及痴呆等方面的研究。常年坚持在临床一线工作,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疾病、癫痫、痴呆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有着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对头痛、抑郁症、焦虑症及失眠的诊断和治疗有较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和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参加编写了160万字的大型参考书《现代神经内科学》。目前承担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指导硕士研究生4名。 | 主任医师 | 神经内科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迟兆富 迟兆富,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48年6月生.汉族,山东省日照市人,山东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1982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获硕士研究生学位,师从我国著名的神经病学界先驱、山东省神经病学界的奠基人朱汉英教授。 1985年10月~1986年12月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2002年4月~2002年7月在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现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癫痫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山东省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脑与神经疾病杂志》、《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现代神经病学杂志》等杂志编委。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90余篇,主编专著6部。目前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项目。指导硕士研究生毕业23人,在读3人,指导博士研究生毕业13人,在读5人。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近30年,在神经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具有较深的造诣,尤其在癫痫的发病机理及其防治研究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 对有关癫痫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脑功能控制与反馈机制的研究)以及临床研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如癫痫的免疫机制,生化机制的研究, 在国内率先进行了癫痫病理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面的研究,其学术水平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在癫痫发病机制方面,利用点燃大鼠模型,探索癫痫的形成与痫性发作敏感性持久存在的机制,为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已开展了“戊四氮点燃大鼠模型海马的变化”、“癫痫发作后NO、NO合酶及相应氨基酸的变化”、“癫痫患者T细胞亚群和外周血细胞因子的测定及其意义”、“谷氨酸和GABA转运体在慢性点燃中的作用研究”等多项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开展了癫痫药物学研究,寻找新的有效抗癫痫药物。这些研究资料完整,观察仔细,论证有力,结论令人信服,因此,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奠定了迟兆富教授在我国癫痫病学领域中目前的学术地位。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崇尚细致观察、实事求是、严谨严密。扎实的基础,渊博的知识,深刻的洞察力,都是他取得成 | 主任医师 | 神经内科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焉传祝 焉传祝,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后一直从事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师从李大年教授从事神经病理和神经肌肉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1998-1999年和2003-2004年先后两次受卫生部派遣赴日本国立神经精神中心神经研究所进修,系统学习了神经肌肉疾病的肌肉活检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脂质沉积性肌病、线粒体肌病、运动神经元病、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各种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内首次报告了中国人遗传性包涵体肌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系统研究了脂质沉积性肌病的病因,发现了中国人脂质沉积性肌病不是肉碱缺乏所致,而是由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引起,对单用核黄素治疗有肯定疗效。近年来开始对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线粒体靶向的神经保护机制展开了研究。 近年来共发表论文40余篇,在包括《NUEROLOGY》在内的国外期刊上发表SCI收录文章7篇(第一作者2篇,通讯作者2篇,第二作者3篇)。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论著及述评20余篇,作为第一副主编参加编写了160万字的大型参考书《现代神经内科学》,并获得2004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参加首部《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 神经病学分册》的编写工作。 | 主任医师 | 神经内科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吴伟 吴伟,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室副主任。擅长脑血管病、癫痫等神经科疾病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尤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预防、临床科研及介入治疗方面有一定造诣。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血管内治疗协作组成员,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分会委员,卫计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山东省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分会委员兼脑血管介入学组组长,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学会委员等。1990年山东医科大学本科,1999年至2005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2013年于德国莱比锡短期进修学习,2012年至2016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天坛医院博士后研究。在神经内科领域较早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工作,熟练掌握脑血管病的分期分级诊疗、少见病因分析、颅内外缺血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动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内治疗及桥接治疗等各项临床技能,注重学科建设和技术推广培训,自2008年起每年举办卫生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齐鲁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峰论坛,形成一定的学术影响力。目前承担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相关省科委课题4项、联合承担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科技支撑课题6项,撰写相关论文数十篇。 | 主任医师 | 国际医疗部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麻琳 麻琳,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8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学系,2000年6月获神经病学硕士学位,2001年9月被聘任为副主任医师, 2002年6月被聘任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有较高的医疗水平、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踏实的工作态度,能独立解决处理神经内科常见病及疑难病,能独立抢救危重病人。常年承担临床实习生带教工作, 2002年度被评为实习带教先进教师。认真圆满地完成本科生和七年制硕士研究生专业理论授课及见习课,教学评估优秀。指导统招硕士研究生2人,助导5人。2005年调至干部保健科主要从事老年神经病学的工作和研究,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痴呆、帕金森病、器质性精神障碍及脑源性多脏器衰竭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在正式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获泰山基金赞助主编专著一部,参编著作一部,承担省卫生厅课题一项,省卫生厅保健局课题一项。获山东省教育厅高校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 | 主任医师 | 保健科(老年医学科)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潘新良 潘新良,男,主任医师,教授,目前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副院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山东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教研室主任,卫生部耳鼻咽喉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头颈外科组组长,第三届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无喉者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副会长,中国抗癌协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山东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主编,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编委。1960年出生,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知名专家。潘新良教授在咽喉头颈肿瘤手术治疗领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重大突破,尤其是保留喉功能的喉癌、下咽癌及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治疗一直保持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他带领我院耳鼻咽喉科锐意创新,科学发展,积极推广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充分发挥卫生部耳鼻咽喉科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岗位学术平台作用,不断提升临床科研水平。耳鼻咽喉科近年来分别获得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岗位(2007),山东大学“985工程”三期建设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009),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0),山东省“质量好、服务好、群众满意”十大质量品牌(2010),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1)。潘新良教授重视加强学术交流,积极推广学科研究成果,自2004年以来每年主持举办一届“头颈肿瘤的手术治疗”学习班,并多次应邀到国内多家三级甲等医院讲学会诊,足迹遍布除西藏和港澳台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近年来还应邀到美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交流访学,不仅推动了我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扩大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科在全国以及国际上的学术影响,提升了本学科的社会声誉和国内外竞争力。潘新良教授为人正直,学风端正,他重视临床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对科室人才培养极为重视,到现在为止,耳鼻咽喉科已经发展到七个亚学科,并在每个亚学科配备了重点培养的人才,形成了以老带新整体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2012年,因为德艺双馨以及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取得的优异成绩,潘新良 | 主任医师 | 耳鼻喉科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丁元萍 医生简介: 丁元萍,女,主任医师,教授,1962年出生,主任医师。1984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目前担任山东省医学会及济南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专长于耳科学,在耳聋(突发性耳聋、神经性耳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的耳聋)、耳鸣、各种眩晕(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等)及耳科疾病(耳部炎症、肿瘤)的诊断、治疗的方面有丰富的诊治策略和临床经验,专业理论扎实,手术操作技能娴熟,能完成各种高难度的耳科手术,在各种鼓室成形术、面神经手术、人工镫骨及听力重建,耳部及颅底肿瘤等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独到之处,开展了乳突根治术腔的填塞,使术后耳部的结构及功能接受正常。社会任职: 山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与语言康复委员会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耳科学杂志编委获奖荣誉: 获国家、教育部及山东省科研成果及科技进步奖多项科研成果: 参编、参译多部著作,发表论文多篇 | 主任医师 | 耳鼻喉科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郭洪志 郭洪志,男,主任医师,教授,科副主任,现任山东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1956.10出生。硕士生导师,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首届、第二届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学会痴呆认知障碍委员,华东六省一市神经病学协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神经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国脑血管病杂志》、《脑与神经疾病杂志》、《临床神经病学杂志》常务编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外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审专家,“国际(天坛)脑血管病论坛”“中国脑血管病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现已指导研究生32名,毕业30名。先后承担国家卫生部、省“九五”攻关、省科委和卫生厅课题9项,发表论文近200余篇。于1991年国内率先提出“急性脑血管病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特点”;2003年国内外首次成功建立了“脑缺血并发MODS的动物模型”,引起国内广泛关注,为国内知名的神经病学教授。近年提出“脑白质疏松症与Binswanger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准”被广泛引用。共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四项;山东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六项。擅长脑源性多脏器功能障碍的肠道机制、老年期痴呆模型与临床治疗评估、脑白质疏松症的临床系列研究。 | 主任医师 | 神经内科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